1949年12月19日粤友钱,宋希濂在大渡河的沙坪被解放军俘虏。当他得知追击他的解放军团长只有27岁时,这位国民党中将愣在那里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一个月前,宋希濂还掌握着十万大军,是党国西南的主帅,负责防守川渝一带。年初时,蒋介石曾指派他从新疆调到西南防线,部署防守。但宋希濂并没有想到,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,蒋介石却把他调往新疆,令他感到极度不甘。后来,宋希濂得知自己重新回到西南,他又感激不已,觉得自己有机会继续为党国立下功勋。 然而,解放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,国军节节败退。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,随后的11月,解放军开始向西南的未解放区域猛攻。宋希濂愕然意识到形势急剧恶化,决定撤退至乌江一带,试图依靠天险抵御解放军的进攻。但11月14日,贵阳失守,蒋介石愤怒至极,破口大骂:“宋希濂无能,简直是个酒囊饭袋。” 尽管如此,蒋介石深知局势危急,西南一隅若能坚持,也能为国民党保存一线生机,为日后重振旗鼓做好准备。于是,他写信鼓励宋希濂,安抚他的情绪。 此时,宋希濂正在白马山努力抵抗解放军的攻势。可惜,士兵们士气低落,战斗意志涣散,最终被解放军歼灭三万人。无奈之下,宋希濂下令残兵撤至南川。在南川,他召集将领们开会,讨论接下来的作战计划。当看到众将领心情沉重、情绪低落时,宋希濂意识到形势已经无可挽回,他开口说道:“如今前路未卜,后面还有解放军几十万大军追击,我们该怎么办?” 一名将领开口道:“现在情况这么糟糕,我们还有什么面子去见总统?”另一个将领也附和道:“士兵们已经士气低落,继续战斗我们必败无疑。”又有将领说道:“连总统都已经放弃了,我们继续抵抗还有什么意义?”宋希濂心中明了,知道他们已经对战斗丧失了信心。 于是,大家达成共识,决定放弃抵抗,选择西撤。宋希濂提出西逃计划,首先遣散不愿意跟随的士兵,然后将剩余的士兵整编,向云南边境撤退。他切断了电台通讯,召集所有将士说明了撤退的决定,并为不愿随行的士兵发放遣散费。此举让部队迅速减少了一大半。之后,宋希濂带领残部踏上了撤退之路。 蒋介石无法联系上宋希濂,焦急万分。而刘伯承、邓小平等领导人也在紧急追击宋希濂的行踪。12月11日,解放军接到消息,国民党72军军长郭汝瑰投诚起义。次日,解放军得知宋希濂在六天前经过宜宾时曾短暂驻军,随后逃向岷江方向。刘伯承、邓小平命令最近的18军52师全力追击,务必活捉宋希濂。 事实上,宋希濂在12月6日到达宜宾时,就察觉到局势不对。他曾怀疑郭汝瑰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想要除掉自己,于是决定迅速撤离。直到听闻郭汝瑰投诚后,宋希濂才恍然大悟,原来郭汝瑰当时的异常举动,实际上是在表示投诚的决心。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,宋希濂再次召集将领们训话,情感激动地说道:“我们失败了,这些黄金大家分一点,愿意跟我走的就走,不想走的也不勉强。”话音未落,众将士纷纷泪流满面。 12月14日,宋希濂带领残部进入解放军52师115团的防区。115团接到命令,迅速展开追击,活捉了一个被宋希濂遣散的参谋。参谋透露,宋希濂就在西北方向约5公里的地方。115团团长阴法唐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,于是决定采取不打草惊蛇的策略,不急于动手。 12月15日,阴法唐找到宋希濂的部队踪迹,实施包围战术,宋希濂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。宋希濂和警卫队员在掩护下成功脱逃。接下来的几天,宋希濂的一举一动都在解放军的监视之中。12月19日,宋希濂和残兵终于来到了大渡河边。115团消灭了他的警卫队后,宋希濂见无路可逃,准备自杀。但阴法唐及时赶到,阻止了他的自尽。 次日,宋希濂被押送至115团指挥部。坐在椅子上的他,看到阴法唐走来,首先开口问道:“你是师长?还是军长?”阴法唐冷笑一声,答道:“都不是,我是115团团长,这几天一直追着你们的。事实上,我们只用了800人,就把你们给歼灭了。”宋希濂大吃一惊,随即意识到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。接着,他看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团长,颤抖着嘴巴问道:“你今年几岁?”“27岁。”阴法唐平静地答道。宋希濂听后沉默了…… 宋希濂曾是抗日名将,但最终却成为了与人民为敌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。在被送往战犯管理所后,宋希濂在中国共产党的改造下,悔过自新。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最终转变立场,成为了捍卫人民利益的力量,并迎来了自己崭新的人生。 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